在女院等你︱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旅游行业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25%,超过石油、汽车、机电出口收入。自此,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时至今日,世界旅游业以其高关联性、高复合性、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旅游学院以 “一流专业建设”为主体,以“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为两翼,坚持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产学研政“四轮驱动”育人理念,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一、聚焦一流专业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旅游学院坚持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学生为使命,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同时,强化教风、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诸多成绩。
旅游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学院拥有1个旅游管理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位省级教学名师,多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能手、讲坛新星、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山东省“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和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相关奖项。
旅游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性别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专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多方位联系,建立了大量的专业见习、实习、就业的基地,探索形成了本专业“教学-实习-就业”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确立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旅游学院拥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空中乘务三个专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山东女子学院第一批六个升本专业之一,同年开始招生,2012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13年开始招收专升本、春季高考本学生。2018年,依托山东省"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山东女子学院乡村旅游创新团队雄厚实力,旅游学院申报的文化旅游研究成功申报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山东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旅游学院为旅游事业输出了众多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在当前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旅游学院学生就业表现优异。2018年7月,旅游学院对实习合作单位进行了人才培养建议及满意度调查,企业对旅游学院毕业生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以及职业形象等的满意度均在82%以上,个人诚信度一项则高达87.5%,93%以上的企业总体评价为满意及非常满意。由此可见,旅游学院毕业生赢得了社会和业内企业的广泛认可。
二、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彰显旅游学院办学特色
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旅游学院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引导,将思政元素带入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完善课程内容,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立体多元专业课程体系已然构建。旅游学院以专业基础课为中心,设置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模块课、专业选修课,构建课程类-课程群-课程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依托多元化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依托专业群教师学科背景多元化的优势,建立以“管理类”核心学科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文化、地理、生态”交叉学科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对接精品旅游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学分制的背景下,多元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了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旅游学院打造了知行合一的特色课程体系。具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英语、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管理等核心课程。打造依托省级一流专业(旅游管理)、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文化旅游研究)、省级实训中心(女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验实训中心),以旅游学课程为基础,集摄影、调酒、茶艺、插花、礼仪、创业、沟通、交际等于一体的“强基础、重实践、高能力”的旅游学特色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创新取得突破。旅游学院将大学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秉持追求卓越教学的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获得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到教师乐教乐讲、学生乐学乐听。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学目标从教给学生知识逐渐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院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雨课堂”“课堂派”等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建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引进涉外旅行社模拟教学相关软件,建立网上模拟教学创新模式,丰富智慧旅游创新实验室和多媒体实训建设,通过多媒体投影、媒体课件、电子文案及相关工具软件和视频、音频资料,训练学生旅游线路设计与规划、会展文案写作、酒店接待实务等技能。
三维立体实景导游实训室
三、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
旅游学院一直致力于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探索,结合旅游、空乘、会展、酒店管理等专业“窗口行业”的特点,旅游学院在校内校外不断增加和完善实习实训资源。形成了“认知见习-校内实训-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学院校内实习实训工作主要依托旅游实验实训中心开展,下设智慧旅游创新实验中心、导游训练中心、旅行社实训室、茶艺、咖啡调酒、插花、化妆、形体训练、形象设计、餐饮、前厅客房、航空模拟舱等几大实验室。其中,智慧旅游创新实验中心裸眼3D立体电视等高科技设备,运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体感交互技术、三维仿真技术等,向学生展示更加现代化的智慧旅游管理系统以及多种虚拟漫游体验。导游训练中心通过先进的三维立体投影技术,运用机场、地图、大巴模型和景点模拟软件,模拟导游活动中的接站、送站、途中、景点导游等服务场景,满足学生进行导游的各种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旅行社实训室按照实体旅行社经营管理操作流程设计,展示仿真的旅行社经营环境,学生在此可亲身体验、直接参与旅行社经营管理。设有办公室、计调部、销售部、接待部等部门。学生在此可完成旅行社办公室文字处理、旅游接待、市场营销、线路设计与推广、产品价格制定、票务等工作,为走向社会,从事旅行社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室
形体训练室
校外实习工作成绩突出。旅游学院目前与141个实习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实习单位主要分为国内外知名连锁酒店和旅游企业、专业共建单位、文旅部门等三大部分。国际知名连锁酒店有凯宾斯基、希尔顿、喜来登、铂尔曼、JW万豪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途牛网、携程网等知名旅游企业,主要供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学生实习之用。专业共建单位主要有山东文旅·华仁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和东方领航国际投资管理公司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契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等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文旅部门主要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旅游局、山东旅游规划设计院、山东泰山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与我院师生建立紧密的长期合作机制。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荷兰斯坦德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等开展交换生项目,经常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来院讲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热爱,充分满足学生多方向的实践需求。
四、着力打造产学政研“四轮驱动”,深化协同育人机制
旅游学院依托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水平,推动产学政研深度融合,拓宽育人渠道和科技服务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旅游学院拥有较为深厚的科研水平,近几年,成功申请联合国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3项,横向课题14项,市厅级课题118项,发表论文168篇;获得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在产学政研“四轮驱动”理念指导下,加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旅游学院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等方面成绩斐然。目前旅游学院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等社会服务项目的区域性中心和产学政研桥头堡,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政研“四轮驱动”模式。
旅游学院致力于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能力,积极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紧密联系。2014年王爱英教授主持的《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行动》成功申报联合国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与山东省30多家中小企业合作,制定了《山东省饭店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推动了饭店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2015年,旅游学院承担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乡村旅游十三五提升规划》编制工作。2016年旅游学院积极参与国家级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与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院合作,编制了临沂市两个国家级贫困村旅游规划。2017年与德州市宁津县开展战略合作,编制了宁津县相关村庄的旅游规划,积极推动地方乡村旅游发展。2017年与日照市陈疃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成立了乡村旅游研究院,编制了《日照陈疃镇莓香小镇旅游规划》。自2015年到2018年,旅游学院先后4次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合作开展“乡村旅游辅导项目”,对潍坊、日照、淄博、济南四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共计培训乡村旅游从业者6000名。旅游学院还通过师生进社区、“三下乡”、地方挂职、“第一书记”及志愿服务等形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吕建国、李小蒙、刘文彬、王晓伟等同志先后奔赴淄博市淄川区、德州齐河县、济南市长清区、济南商河县挂职或短期进驻,以自身所长助力文旅事业发展。同时,旅游学院以成员单位和理事单位等身份参4个智库平台:山东省旅游大数据研究会(省级平台)、山东省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省级平台)、济南市旅游智库(市级平台)、山东省文旅产学研促进基地(省级平台)。为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管理工作提供政策咨询与智力支持。
旅游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与业内企业通过共建专业、挂职锻炼、横向课题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近几年,旅游学院承接业内企业横向课题12项,有多名教师在相关企业挂职锻炼。2017年与东方领航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共建空中乘务专业,首届学生100名招生计划,吸引近900名考生报名,圆满完成招生任务。近年来,旅游学院先后承担了《高星级酒店女性人力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究--以济南舜耕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例》《酒店服务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山东东平百户村旅游扶贫规划》《济南乡村旅游景区管理》等诸多横向课题。2016年,旅游学院与山东泰山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合作,编制了《潍坊昌乐火山风情带旅游规划》《山东单县上善人家旅游规划》。2020年,潍坊市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旅游学院吴莉老师的横向课题《休闲农业采摘园管理与服务规范标准研究》成功立项,填补了山东女子学院在标准研究领域空白。2020年,旅游学院李林山老师承接了山东泰山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委托的《万德街道孙家峪村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齐鲁八号风情路延伸研究》横向课题。2017年旅游学院杨蕊老师在智信文旅规划设计院挂职,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企业挂职、校企交流日益频繁。2019年以来,刘莹老师先后在索菲特、希尔顿等国际连锁酒店挂职,获得了“金钥匙”等职业资格认证。目前,旅游学院有企业挂职经历和“双师型”相关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超过了60%。
刘莹老师参与服务社会礼仪培训
2021年6月,旅游学院理事会正式成立。旅游学院理事会的成立,既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服务社会的责任使命现实需要。旅游学院理事会成立之后,将进一步强化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有利于立足各自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为深度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旅游学院与山东文旅集团旗下华仁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对接与磋商,会同山东女子学院经济学院一起,与该公司达成了产业学院共建协议并确定了招生计划。2021年9月,数字经济与智慧文旅产业学院即将迎来首批学子,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三个专业,这成为旅游学院创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重大进展和战略举措,必将把旅游学院的发展推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