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 月 26 日,旅游学院在求真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智慧文旅与学科建设交流研讨会,特邀山东大学黄潇婷教授、东华理工大学何小芊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贾衍菊教授三位专家作专题报告。旅游学院全体教师参会,共同探讨智慧文旅发展趋势及学科建设相关议题。
研讨会伊始,旅游学院院长鲁春晓致欢迎辞。他表示,在数字化浪潮深刻重塑文旅产业发展生态的当下,智慧文旅已成为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此次聚焦“智慧文旅与学科建设发展”主题,旨在探寻文旅产业与学科建设协同共进之路。他期待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能为学院全体教师带来思想启迪,通过整合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教育探索,共商协同路径,构建旅游学科发展新生态。

黄潇婷教授在《以旅游行为为内核的旅游学科理论体系思考》主题报告中,深入阐释了包含本体论重构、理论内核四维框架、学科体系建构逻辑及价值再定位的完整研究框架。她强调,流动性研究已成为旅游学的核心领域,旅游学科需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旅游活动主体是旅游系统的灵魂与主线。报告中,她清晰阐述实证研究方法的关键要素:研究问题需立足理论基础,变量设计要精准可靠,数据分析应采用科学模型。同时,她倡导构建旅游实验研究范式,从关联、干预到反事实层面探索因果关系,以推动旅游与多学科交叉对话,进而凸显旅游学科在知识生产与实践应用中的独特价值。

何小芊教授在《东华理工大学“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建设情况》报告中,系统介绍了学校概况、历史沿革及学科建设基础,并聚焦该专业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展开阐述。作为国内首个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其依托地质学、地理学、城市规划、旅游管理多学科形成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构建了完善的育人体系。2022-2024 年间,该专业斩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20余篇,同时注重学生野外调查、规划设计等实践能力,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术潜能。报告中,何小芊教授还厘清了旅游地学与地学旅游、地质旅游的概念关系,并分享了对学科研究及发展的深度思考。

贾衍菊教授以《主客共享发展理念下主客乡村依恋与旅游价值共创》为题作报告。她指出,秉持主客共享理念、促进主客互动实现价值共创,是现代乡村旅游地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该研究融合管理学、人文地理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探究主客乡村依恋表征对比到旅游价值共创的递进机制,旨在解决乡村旅游地转型中多群体情感依恋表征及行为影响等科学问题。

此次研讨会持续全天,与会老师热情高涨、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老师们纷纷表示,专家分享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极具启发性,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深化校际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加快培养适应智慧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演进,这场思想盛宴所激发的创新火花,必将照亮旅游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撰稿人:钱颢月 审稿人:刘洁